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展开,国家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、“中国制造2025”“互联网+”“网络强国”“一带一路”等重大战略,为适应产业升级、产业转型及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需要,切实落实学校“四型定位”和“师范做强、艺体做精、应用转型”三大发展方略,我们必须在创新中寻找出路,院学术委员会于2019年7月15日召开会议,研讨学院“新工科”规划与建设事宜。
通过学习教育部关于“新工科”研讨形成的“复旦宣”“天大行动”“北京指南”,就“新工科”专业的定义、毕业生就业行业及就业岗位等问题,结合“新工科”专业办学的教学基础和保障条件及地方经济特点展开了充分讨论,并达成如下共识:
一是用智能制造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机器人等知识对两个传统工科专业进行升级改造。
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在原有专业主干课程基础上,增加智能电网导论,智能电网信息技术、智能变电站、智能电网先进传感技术、新能源发电技术等课程,掌握智能电网相关的理论知识,以适应“智能电网”及其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的需求。
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原有先进制造支撑技术课程基础上,增加智能生产计划管理(MES/ERP)、智能工厂集成技术、智能生产系统与CPS建模等课程,以适应企业网络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的需求。
二是新兴工科专业的设置。拟在进一步充分调研、分析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基础上,通过科学缜密的可行性分析论证,组建机器人工程专业。
